寻根问祖七家湾·回民服务机构
“千里回回是一家”。南京七家湾因回民聚集而兴,各类回民机构繁多,尤其在民国期间,全国性的机构也大多聚集在南京,其中大多围绕七家湾而分布。这里不仅有大量的穆斯林经经堂教育、义学、回民中小学教育等机构,还有西北三省会馆、回族报刊社以及回族富商所办的慈善机构等。新中国成立后,回民教育、回民医疗等服务服务型机构也大多在此。下图为西北三省会馆遗存。
1、《呐喊》周刊
民办性质,民国二十一年(1932)9月创刊,民国二十四年(1935)4月停刊,宗有轩为社长兼主编,刊址在平章巷23号。该周报主要宣传回教教义,宣传抗日救国,揭露日寇侵占东三省的罪行。
2、《大路》月刊
半官方性质,为中国回协青年组织“中国回民青年会”与该组织的分会“南京市回民青年会”所属刊物,社址牛首巷10号。创刊于民国三十六年(1947)7月,民国三十七年(1948)年10月停刊,主要负责人有何传成、马惟民、金宏奎等。
3、《西北回教通讯》半月刊
半官方性质。民国三十四年(1945)12月创刊,民国三十七年(1948)1月改组,主要负责人有马振武、汪沛君、李文宗、马翰卿等,刊址大丰富巷34号。该刊物以报导西北动态为主。
4、秋潭助学金
南京回族富商陈经畲之父陈秋潭老人六十寿辰时,老人要求只收礼金不收礼品,不开筵席,将节约的筵席费加礼金,在南京办清寒回族子弟助学金。陈经畲即以此款在汉口闹市区汉一路,购置房地产二层楼门面10间,以租金所得做为在家乡南京设回族子弟助学金之用,定名为“秋潭助学金”。助学金由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李清悚管理,助学对象为品学兼优的贫寒子弟,以回族子弟为主。自民国二十二年(1933)起至新中国建立初,寒暑假时进行,从未间断,受惠学子无数。
5、乐泉助学金
杨叔平(及其侄杨樾甫、杨泽棪弟兄)民国二十八年(1939)以其父杨乐泉老人名字命名为“乐泉助学金”,民国三十七年(1948)年止。助学金每年寒暑假时发放,凡家贫而品学兼优的男女学生均可请领,申请对象以回民为主,发放地点在升州路“仁和祥布店”。
6、西园基金会
民国二十年(1931)设立,地点设在头道高井(今丰富路)南京赈灾委员会(原义生织布厂,现白下医院),历时十九年,1950年停办。亦称“西园奖学金”或“西园助学金”,创办人为回族慈善家马少园,以救济灾民和孤儿寡母并帮助无力升学的学生读书为宗旨。马少园60岁时从上海“恒兴瑞”商号辞职回宁后,为纪念其父逝世而创办。
7、觉真奖学金
南京穆斯林马毓华(马乙棠之女)为纪念其婆母马觉真老人(南京竹竿巷清真女学创办人,1938年在重庆逝世),设置“觉真奖学金”于南京青年会中学(南京五中前身之一)。每学期奖励高中、初中学生成绩突出者各一名,代缴学费,自1938年秋季开始至抗日胜利结束。
8、五虎神效膏
南京回族慈善家马培基(名安德),乐善好施,多年不间断。最被大家称道的是施“五虎神效膏”治病。该膏得秘方于四川,能化瘀提脓生肌,冶痈毒,对口、搭背尤有奇效。托评事街回族中医杨笠庵开设的生生堂中药号选料来家中配制,以油仿纸制成膏药,按病人所需施赠。因药料有蜈蚣、全蝎、蛇蜕及活大蟾等五种,又称之为五毒膏。民国十六年(1927)培基老人病逝,曾孙马成骧等因新居未定,赠膏药之事势难继续,乃以药方转赠给生生堂,双方同意由生生堂药号配制应市,薄利销售。至此,马氏施济“五虎神效膏”先后达30年之久。新中国建立后,生生堂中药号并转同业,“五虎神效膏”遂停止生产。
9、金陵南城送诊给药所
金陵南城送诊给药所是源于民国三年(1914)设立的金陵北城送诊给药所。该所是在回族富商陈经畲资助、南京回教联合会支持下创办的。民国二十一年(1932),为便利城南贫病者就诊而设立城南分所,所址几经变更,后落在七家湾牙檀巷卧佛寺及仓巷救火会。送诊所对贫病者送诊施药,尚有非贫病患者慕名前来求医,则按“病家自药”处理。诊所1950年停办,为回汉贫病者送诊施药无数人次。
10、回民敬老院
1958年9月27日回民敬老院成立,院址设在大辉复巷女学,1959年12月迁汉西门女学。回民敬老院在筹备时,家具陈设系从竹竿里女学、石鼓路女学、常巷义学及长乐街女学、新廊清真寺运来,家具地板系由竹竿里女学和小板巷清真寺移来改装。“文革”停办。后与安品街10号回民医院合并,七家湾社区经常组织志愿者去服务。
11、南京回民医院
南京回民医院位于安品街10号,成立于1954年11月8日,当时称南京回民诊所,系民办公助性质。1961年改为安品街诊所,1985年改为安品街回民卫生院,1989年改为建邺区回民医院,2002年10月改为白下区回民医院,后又改为七家湾回民社区卫生服务站,不过大家都还是称回民医院比较习惯。
12、南京市回民婚姻介绍所
回民婚姻介绍所成立于1984年9月,地址净觉寺。1985年5月,迁石鼓路原建邺区文化馆”。1992年停办。2004年,草桥清真寺与所在评事街社区共建民族驿站,恢复“南京市回民婚姻介绍所”。介绍所工作由金贤友负责,先后有马宝珍、达庆昌、谈大隆、沙小明、金琴、沙宪玲、马宏芳几位乡老义务为大家服务。介绍所每周三下午集中办公,其余时间在家联络,有专用手机两部。目前成功有20多对。
13、南京七家湾民族之家工作站
“民族之家”成立于2005年于七家湾社区,社区日常“少数民族工作联系卡”和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联系卡”及办民族文艺汇演,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。2014年9月17日,南京民族之家工作站正式揭牌。该工作站是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授牌,由朝天宫街道负责日常运转,具体工作由七家湾社区承担。工作站成立以来,已举办两届少数民族春晚,编辑《民族之家报》6期,举办省市清真美食展两届,编辑《七家湾回民故事》小册子一本,接待省内外观摩团体50余批次。站内还设有“民族之家”微电视台、笑脸墙、盘根草文艺团队、民族文化墙等。2015年还两次接待国家民委调研。
14、评事街社区民族驿站
2004年,评事街社区借助辖区“草桥清真寺”等资源,成立“民族驿站”,逐步打造出了“一所、两站、三支队伍”,即回民婚姻介绍所、妇女维权站、心理疏导站和京剧票友队、夕阳红合唱队、百名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。2014年,评事街社区在市民宗局、市伊协关心支持下,与草桥清真寺深度合作,除巩固以上服务项目外,又增加“回民书屋”、“伊风回韵艺术廊”、“伊苑斋”等服务项目。